有必要考虑设立世界人才组织

原标题: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入手,解决人才流动不平衡问题——(引题)

有必要考虑设立世界人才组织(主题)

当前,国际人才交流不平衡现象日益凸现。一些国家右翼政党提出排外政策主张。还有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市场考虑,在边境地区设立隔离墙。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周期性现象。解决国际人才流动问题,不能单纯要求发达国家开放门户,当然也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实施严格的人才流动政策,而是要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入手,通过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才流动不平衡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当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问题

跨国贸易可以借助于世界贸易组织制定和完善规则,资金可以借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结算,唯独在人才流动方面,缺乏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其他部门应当考虑,尽快组建“世界人才组织(WPO)”,为人才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各国移民政策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都是遵从“择优录取”的原则。从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吸收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本国创造财富,拒绝缺乏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因此,如果要求各国打开门户,实行人才自由流动政策,必然会遭到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正因如此,笔者指出,人才流动过程中,应当把人才的自由流动与教育相结合,从而解决人才流动不平衡问题。

中国在非洲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当地设立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并且将那些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介绍到中国的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提高他们操作机器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中国在印度尼西亚修建高速铁路,帮助印度尼西亚培训数千位职业技术工人。中国与老挝修建跨国铁路,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老挝培养高速列车的驾驶人员,为老挝建立自己的工程师队伍创造条件。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作出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实行高等教育的产业化。这些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但收费昂贵。虽然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提供留学生名额,向那些学习优秀的留学生提供高额的奖学金,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发展中国家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国家,进一步培养之后,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投入,帮助发展中国家大力兴办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探讨建立世界人才组织的可行性,采取实际行动,为各国人才交流创造条件

中国有必要提出建议,设立世界人才组织,制定统一的规则,在尊重各国法律基础之上,为各国人才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第一步,可以考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成立起草小组,搜集各国的移民法律文件,在求同存异、去伪存真基础上,制定世界人才组织框架协议草案,提供给各国进行审议。如果大多数国家赞成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草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补充修改,形成正式决议,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决通过。

第二步,可以考虑在联合国框架内专门设立世界人才组织,为各国人才自由流动提供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世界人才组织公约,应当明确规定各国必须按照联合国宪章,以非歧视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保障正常的人才交流。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专门的人才政策,也可以在出入境管理法规中,制定特殊条款。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坚持非歧视的原则。各国加入世界人才组织公约过程中,可以“声明保留”,但必须充分尊重世界人才组织公约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世界人才流动正常化。

第三步,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世界人才组织公约执行机构,监督执行世界人才组织公约,评议各国的人才政策,推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跨国流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发达国家应当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奖学金名额,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发展中国家可以在相互帮助基础之上,互相设立人才交流中心或者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为人才跨国流动提供服务。

短期内,实现人才的跨国自由流动,难度很大。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探讨建立世界人才组织的可行性,采取实际行动,为各国人才交流创造条件。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减少非正常途径的人口流动,还必须制定更加公平的国际规则,化解矛盾,消除冲突,避免战争。中国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冲突热点地区的难民提供帮助。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中国可以考虑作为世界人才组织秘书处所在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做起,为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端人才,为世界人才自由流动打下良好基础。

(乔新生,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北京日报

评论